三年华美蜕变 宜宾用“竹”铺设致富路

时间:2020-12-01 来源:宜宾新闻网


日前,在长宁县竹食品产业园内,林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人们正在对竹产品进行包装。

长宁竹食品产业园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竹食品专业园区,依托县域内丰富的楠竹、苦竹等竹资源,园区打造集“研发实训—精深加工—展示展销—旅游体验”为一体的特色产业示范基地。迄今,园区已入驻企业8家,力争 3至5 年内,引进 30 家左右规模竹食品精深加工企业,实现产值 100 亿元以上。

这是宜宾竹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翻开全国竹业发展重点地区名录,我们会惊讶地发现,宜宾竹产业已成继浙江、福建等地区之后的一处新热点、新高地,正以昂扬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。

浩瀚竹海

可曾记得,三年前,宜宾“竹”还名不见经传,产业规模小、链条短,发展滞后,丰富的竹资源,只是承载着竹区群众的致富期盼。2017年底,宜宾竹产业综合产值仅71亿元,规模以上竹企业仅23家。

2018年以来,宜宾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,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”等在川视察系列重要指示精神,勇担使命,创新求进,用“竹”架起了一座为民服务连心桥,铺设了一条致富路;用“竹”构建了一道长江上游生态屏障,担负起“生态首城”的职责。


翠屏高桥竹村一角(资料图

精准定位   科学谋划竹业发展新方向

宜宾市委市政府经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,确立了打造“中华竹都•最美竹海”的目标,将竹产业发展列入了全市重点发展产业。

同时,科学制定产业规划,相继出台《竹产业发展工作意见》,制定《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》《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,明确竹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、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,构建“一海一带三区五园”发展格局(即:打造以蜀南竹海、僰王山、仁和百竹海为核心的蜀南大竹海;建设“宜长兴”百里翠竹示范带;分竹产业重点发展区、协同发展区、特色发展区,差异化协同发展;培育翠屏高端竹产品精深加工园、南溪竹浆纸工业园、长宁竹食品加工产业园、江安竹浆粕竹纤维产业园、兴文竹产品加工园)。

胡坝村竹产业基地。

转型发展  产业融合助力竹业发展新作为

宜宾狠抓竹资源保护培育,以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市为目标,集中实施宜林(绿)地造竹绿化、生态脆弱区治理、水系绿化、道路绿化、森林城市建设、绿色家园建设、竹林风景线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、绿化成果保护等九大任务,重点做好建点示范、连线成景、扩面增量、提质增效“4篇文章”。

同时,加快发展产业集群,优化产业布局,形成区域协调互补、错位发展新格局。坚持因地制宜、突出特色,紧扣发展竹浆纸竹浆粕产业、竹型材竹板材产业、竹家具竹日用品产业、竹食品竹饮料产业等,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,支持现有市内竹产业企业股改,不断培育规模以上竹企业。按照现有竹产业发展分布优势和特点,精准定位各个竹产业园区的功能,引导有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的企业入驻园区,加强示范,促进园区化发展,达到优化资源配置,促进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集群化、集约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发展。

宜宾竹编

此外,宜宾切实做好竹旅融合,充分做好“竹业+”文章,打造最优“竹景区”、传承最美“竹文化”。全面升级蜀南竹海景区品质,全力推动“蜀南竹海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、蜀南竹海兴文石海联合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”,高规格打造 “百里翠竹长廊示范带”,在竹资源富集区建设10个竹特色镇和100个竹特色村。规划建设竹文化主题公园、竹工艺博物馆和大师工作室,大力传承和发展竹雕、竹簧、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,举办中国国际竹文化竹工艺品创作大赛和以竹为主题的书法、绘画作品大赛。高品位设计具有独特辨识度的宜宾“竹”特色徽标,建设蜀南竹海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、摄影和文创基地。

着力推进科技创新,与国际竹藤组织、中国林科院、南京林业大学、浙江农林大学等行业组织和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,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、专家服务基地等平台。以建设“国家重点实验室(工程技术中心)”和“成渝地区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”为目标,创新组建了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,实施“首席专家+创新团队+职能部门”模式,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作为首席专家,针对宜宾林竹产业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开展技术攻关,全力助推产业发展。加强品牌建设推广力度,把竹产业打造为继宜宾酒、宜宾茶后的又一靓丽名片。

宜宾还全面深化开放合作,积极组织竹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知名竹业展会,举办竹产业项目专题推介会。2018年6月专场亮相世界竹藤大会;连续两年与省经信部门共同主办“天府宝岛·竹工天下”竹产品工业设计专题赛;2019年6月举办首届中国(宜宾)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暨竹产品交易会,签约项目26个,协议总投资107.83亿元。

水天一色

创新机制  优质服务助推竹业发展新成效

宜宾创新经营模式和机制,积极推行“公司+农户”、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、“公司+专合社+基地+农户”、“地租+分红+劳务收入”、“二次返利”、“政策性保险+商业保险”等利益联结机制,创新“PPP”、涉林财政资金资产股权量化到户等模式,将林竹资源转化为林竹资本。鼓励农户以租赁、入股、互换、转让和委托(代管)等方式依法自愿流转,实行股份经营、政企联合投融资、科研院所+经营主体、专业合作社经营等模式,实现规模化、集约化、科学化经营。

同时,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,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竹产业发展领导组,出台《宜宾市支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》,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用于竹产业发展,从竹林基地建设、竹特色镇村建设、竹精深加工、竹产业园区建设、竹工艺发展和竹文化培育、竹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、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创造等七个方面予以支持。加大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,引导工商资本、民营资金参与竹业开发。加强竹产业发展用水、用电、用气、道路、通讯等基本生产要素保障,把竹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基金重点支持范畴。

如今,宜宾“竹”已化茧成蝶、华美蜕变,其经济效应、生态效应、社会效应已经显现。截至2019年底,竹产业综合产值实现218.89亿元、较2017年增长207.42%;规模以上竹企业达到39家;全市竹农年人均增收1630元。预计2020年底,全市竹产业综合产值实现248亿元。


(编辑:黎小星 责任编辑:赖武明)